負責人:侍洪波, Email:http://cise.ecust.edu.cn/7714/list.htm
一👨🏿⚖️、流動站簡介
“控製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依托球友会体育平台“控製科學與工程”學科🧚🏿,該學科在國內最早創建化工自動化專業(1952年),1981年第一批獲準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經國家正式批準建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目前建有“控製理論與控製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和上海市重點學科、“控製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信息”專業學位博士、“控製工程”𓀌📮、“儀器儀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權點。2006年獲批建立“過程系統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8年獲批建立“能源化工過程智能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6年獲批建立“石油化工行業智能優化製造”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022年獲批建立“工業控製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2022年獲批建立國家流程製造智能調控技術創新中心😉,2022年入選“石油化工智能製造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012年“控製科學與工程”被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學科(B類)建設計劃。
流動站根據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針對流程工業過程中亟需解決的能源和資源高效利用的系統集成優化控製問題,確定把“全流程運行優化與智能製造”🏊🏼♀️→、“智能信息處理與網絡化控製”👨🏼🌾、“敏捷供應與生產鏈管理和優化”🧶、“安全環境足跡監控與溯源診斷”作為其當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圍繞四個主要研究方向🫄🏽,開展深入的應用基礎理論與工程技術的研究💬。
流動站現有博士生導師31人。自成立至今➰🪚,在站出站的博士後研究人員累計80人🤶🏿。在2015年全國博士後流動站綜合評估中獲評優秀。流動站堅持以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堅持走國際化道路🫂,努力建設流動站的軟、硬環境,為學科發展提供高地,為國家輸送高水平人才。
二𓀍、二級學科及研究方向
(一)智能自主控製與全流程運行優化
以流程工業生產過程為背景,圍繞化工生產過程建模、先進控製與實時優化亟需解決的多源🌰、多尺度信息融合🤜🏿、混雜描述、不確定性👴🏻、非線性☝️🏊🏿♀️、大時滯等關鍵科學問題🧑🏼🏫,對過程智能建模🤽👳🏽♂️、機理建模、混合智能建模🌩、先進控製與實時優化等理論💪🏼、方法與框架,與相應的工程應用技術進行研究。主要研究復雜化工過程融合過程機理和運行信息的建模、先進控製與實時優化的理論🦽𓀃、方法和技術,包括煉油過程分子尺度建模、化工過程多尺度智能建模、數據與機理知識驅動的全流程建模、面向高端製造工藝流程構效分析🏄🏿♂️、工業過程全場景數字化實現與應用、綜合指標下的先進控製系統結構及其實現方法🎩🕺🏿、復雜優化問題的求解算法🤛🏼、過程實時優化以及計劃調度優化等。
博士後合作導師🧑🦯➡️:錢鋒🧑🏽💻、杜文莉、鐘偉民、王振雷
能自主控製與全流程運行優化
(二)智能感知與網絡系統協同控製
智能信息處理與網絡系統協同控製💆🏼♀️,以復雜系統理論研究為基礎,瞄準國際學術前沿,開展智能信息處理與智能系統、網絡化控製、腦控與復雜人機交互系統的研究。開展復雜系統智能信息處理與融合、模式識別、智能系統理論方法與關鍵技術的研究,包括智能機器人和運動控製系統🪧、生物醫療電子與康復智能系統等📂。針對實際工業網絡控製系統中普遍存在的非線性、強耦合🐀🙆🏿、大時滯🍖、不確定和隨機性等🕍,開展復雜網絡化控製系統理論方法的研究;開展基於腦電、眼電、肌電等人體電信號的人機融合控製系統的研究。
博士後合作導師:王慧鋒、牛玉剛、嚴懷成👨🏻⚕️、金晶😣、楊文、和望利
智能感知與網絡系統協同控製
(三)供應與生產鏈管理與智能決策
隨著我國製造大國地位的確立,供應與生產鏈管理和優化將成為衡量製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製定出合適的物流與供應鏈規劃👵🏻,生產策略🦹🏿♂️,采購流程,庫存策略等🕖👰♂️,來取得競爭優勢🧝🏽♂️。
博士後合作導師:鐘偉民🎹、杜文莉、唐漾、盧靜宜❤️、劉臣勝
供應與生產鏈管理與智能決策
(四)安全環境足跡監控與溯源診斷
安全環境足跡監控與溯源診斷🧏🏿♂️,主要研究工業企業生產與運營全生命周期的足跡監控與溯源診斷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將基於海量監測信息🦨,通過信息挖掘技術,監控大型流程工業在不同生產狀態下,對周圍環境、人體健康🧝、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發現影響的關鍵故障源👮,以及對應消除策略🕵️♂️,形成典型流程工業過程安全環境足跡監控與溯源診斷基礎理論與工程應用技術。
博士後合作導師:侍洪波🧎🏻、顏學峰♘、姜慶超、楊文、彭鑫
安全環境足跡監控與溯源診斷
三、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
(一)人才培養
本流動站為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努力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鼓勵知名教授招收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博士從事博士後工作,包括來自美國、英國🏒、意大利、芬蘭以及中國香港等地的留學人員。在人才培養方面采取創新培養與使用相結合的模式📱,不僅註重在站博士後的學術素養和研究水平的提高🏮,而且依托“化工過程先進控製和優化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過程系統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引導博士後將所學知識及科研成果與應用相結合🤗🏑,鼓勵博士後申請或承接各級各類科技攻關項目、基金項目和企業的橫向合作,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本流動站通過對博士後在站科研情況的考察,共有39名博士後作為優秀人才進入師資隊伍,使師資隊伍得到優化。目前已有2名博士後獲得國家優秀青年基金資助,1名博士後獲得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2名博士後獲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2名博士後獲得上海市晨光計劃🔓,11名博士後獲得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揚帆計劃,2名博士後獲得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6名博士後獲上海市超級博士後激勵計劃,2名博士後獲得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1名博士後獲得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
(二)科研成果
流動站在石油化工生產過程控製與優化領域開展了大量應用基礎與創新技術的研發工作🍪,取得了一批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標誌性研究成果和核心專利技術,並成功應用於大型乙烯裝置、大型煉油裝置、大型PTA裝置、大型聚酯裝置等典型化工過程👩🏽🚀,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開展了前沿與交叉領域科學研究🙅🏻♀️,在隨機系統控製、過程建模與優化、過程監控與健康診斷、腦機接口技術以及模式識別等方向取得了進展和突破,研究成果發表在AIChE Journal🌨、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cal Research等化學工程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以及Automatica、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Information Science🌜、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Patten Recognition等自動控製領域國際著名期刊🏋️。在站博士後及出站後在本單位工作博士後承擔或參與多項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國防科技創新前沿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教育部、上海市等省部級科研項目以及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合作科技攻關項目等企事業合作項目💃🏼。多名博士後在站及出站在本單位工作期間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工過程先進控製與優化仿真平臺
(三)國際合作交流
本流動站圍繞學科發展總體目標🌬,積極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與英國薩裏大學建立博士後聯合培養平臺👂🏿🚑,打造國際化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本流動站鼓勵博士後在站期間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先後有多名博士後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美國裏海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加拿大卡爾加裏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地進行學術交流,建立了與國際知名研究機構和學者的聯系和合作。近年來💱,舉辦了包括先進智能計算和智能信息處理國際研討會,先進控製🙇♀️👾、濾波與系統理論國際研討會,復雜系統建模、控製與優化前沿論壇等在內的多個國內/國際學術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加大對外交流與合作的規模🧑🔧、層次和力度🤹🏼♂️。
國際合作與交流